证不必悉具,故方亦无定品。伤寒至六七日,正寒热当退之时,反见发热恶寒证,此表证而兼心下支结之里证,表里未解也。
原其故必有宿血,以血主濡也。伤寒四五日,腹中痛,若转气下趋少腹者,此欲自利也。
阴阳俱虚竭,腹满而喘,口渴咽烂,或不大便。医云。
乌梅丸主之,可以除蛔,亦可以止利。仍与小承气为和,总是慎用大承气耳。
重干头痛,是头中寒湿可知。吐蛔者,乌伤寒脉微厥冷烦躁者,在六七日,急灸厥阴以救之。
太阳以恶风、恶寒别风寒,阳明以能食、不能食别风寒,太阴以四肢烦、温别风寒,是最宜着眼。阳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,硬则谵语,小承气汤主之。